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分中心
一、分中心名称
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分中心
二、依托单位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
三、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形象照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
(福建中医药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
(福建中医药大学陈可冀学术思想传承工作室)
四、分中心简介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成立于 2005 年 7月,聘请国医大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陈可冀研究员担任院长,重点围绕心血管疾病、肿瘤、骨病等方向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设有心血管病研究所、肿瘤研究所、骨病研究所、中药创新研究所、陈可冀学术思想传承工作室、杜建学术思想传承工作室,是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科(福建省“双一流”高峰学科)建设单位,拥有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依托建有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研究中心福建分中心、福建省中西医结合老年病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中西医结合基础重点实验室以及中药药理(细胞结构与功能)、中药生药学和细胞生物学等三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中西医结合防治重大心血管慢病协同创新中心、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疾病转化医学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慢病转化医学融合平台等。先后与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美国杜兰大学、北京大学和同济大学等海内外高校开展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并与多家药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课题研究,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中医心血管病研究领域的工作基础和代表性成果
现有实验室面积约2000m2,大型、精密科研实验仪器100多台(件),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亿元,设有动物影像与形态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蛋白组学、中药提取分析等五个系统研究平台。
成立至今共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资助16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3项、国家科技部项目1项、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1项(降压复方中药清达颗粒临床前研究,资助金额300万),相关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已经提交国家药审中心(见附件1,受理号CXZL2200016);发表SCI源期刊收录的论文 340余篇;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 9 项(其中一等奖 2 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 9 项(其中一等奖 2 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21项;主编出版专著 24 部。2018 年,学校中西医结合学科入选福建省“双一流”高峰学科;在2021年第三方学科评价(上海软科发布)中,学校的中西医结合学科在全国47家参与学科中名列全国第六。
依托分中心,我们申报的“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慢病转化医学融合平台”获批福建省科技经济融合服务平台(资助经费50万元),支持分中心学术交流,并与福州大学附属学校建立协作关系,重点服务社会和民生(见附件2、3)。
六、分中心负责人简介
1、分中心主任简介
彭军,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福建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主要从事医学教育和科研工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高层次创业创新引进人才(百人计划),陈可冀院士学术思想传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7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10篇,主编教材/专著3部,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曾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州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研院所工作委员会主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委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常委。
2、分中心副主任简介
褚剑锋,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陈可冀院士学术思想传承人,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副院长,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高血压、冠心病、心衰等中西医结合诊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央支持地方科技专项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兼任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委员,基础与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委员、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等。
七、网络成员单位
八、与分中心建设、网络成员单位建设相关的学术活动
附件1:
附件2:
附:3:
2021年福建省科技经济融合服务平台名单
序号 | 平台名称 | 项目申报单位 | 项目负责人 |
1 | 福建省海洋生物科技融合服务平台 | 厦门大学 | 王克坚 |
2 | 福建省智能制造科技经济融合服务平台 | 华侨大学 | 徐西鹏 |
3 | 福建省数字环境与健康科技经济融合服务平台 | 福州大学 | 李小晶 |
4 | 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慢病转化医学融合平台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彭军 |
5 | 福建省智联云供应链科技经济融合服务平台 | 福建工程学院 | 韦建刚 |
6 | 福建省“绿色+智能”制造科技经济融合服务平台 | 厦门理工学院 | 陈水宣 |
7 | 福建省氟化工科技经济融合服务平台 | 三明学院 | 李奇勇 |
8 | 福建省数字农业科技经济融合服务平台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 雷锦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