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
-
血瘀证是中医常见证候,《内经》有“血脉凝泣”(《素问·至真要大论》),“脉不通”、“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素问·举痛论》),“血凝泣”、“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素问·调经论》)等记载。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历经三代人、四十余年的努力,在继承传统中医理论“血瘀证—活血化瘀”的基础上,以冠心病为突破口,提高疗效…
-
不稳定斑块破裂是急性冠脉事件的病理基础,炎症反应是其重要机制。目前普遍认为,血瘀是冠心病中医主要病因病机,为什么有的冠心病血瘀证患者长期稳定,有的发生事件?单用血瘀难以诠释。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与毒邪致病的骤烈性和腐肌伤肉特点极为相似。由此,我们提出冠心病“瘀毒”病因病机假说并进行了 10 年的系统创新研究
-
(1)提出中药药效学“拟临床”研究新思路:依据疾病的证、症、病临床特征和客观指标,将临床诊疗的技术、方法、指标等模拟到动物,创建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证、病及病证结合模型;在新建模型的基础上,以中药药理学为核心,结合中药化学、药代动力学、生物信息学等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开展中药药效学研究与评价。 (2)建立中药药效学“拟临床”…
-
(1)提出了以证候为核心、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为关键的中药复方功效研究与评价新思路,采用中药药理、化学、药代动力学等技术与方法,建立中药复方功效研究与评价体系,阐释复方发挥功效的机制及物质基础。 (2)建立了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拟临床研究新方法,创建了5种疾病、6个证型、11种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出版专著《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拟临床研究方…
-
(1)创建基于循证的创新中药组方与优化新方法 。依据中医临床处方的特点,建立了基于医学循证、药效循证、化学循证的3种创新中药组方优化方法,完成13个临床验方、28个科研方的组方筛选优化,获得临床批件27个,新药证书11个。 (2)建立适合创新中药特点的“基源-药材-提取物-制剂”四级质量控制技术体系。整合中药成分的化学性质、生物活性、…
-
(1)提出气-脉-血相关学说,创新发展了气血理论。在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的气血理论基础上,提出 “气以脉而帅血,血由脉而载气,气血交互于脉”的气-脉-血相关理论学说;从临床、基础、生物信息学及整体、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等多维度确证了气、脉、血相关的能量代谢、血管内皮、血小板的基本生物学基础,阐释了气-脉-血的相互作用,创…
-
(1)建立了国际认可的药学、药效学、安全性评价、药代动力学及临床研究的中药新药评价体系。创建了基于临床循证、药效循证及化学循证的中药新药组方与优化新方法;创新了中药新药制备、剂型及质量控制技术体系;构建了国际认可的病理生理指标群、分子标志物群为表征的中药复方药效及作用机制评价体系;建立了国际领先的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的多成…
-
(1)提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拟临床研究”思路。在回顾性临床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反映证候的表现特征与客观指标。结合临床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明确其表征和相应客观指标的变化。选择合适的动物创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并与临床研究进行相关性分析,尽可能符合疾病和证候的发展演变过程。 (2)建立动物模型“拟临床研究”的循证依据。通过冠心病文…
-
(1)提出中药复方“指征药效物质基础”新概念。中药复方发挥功效的物质基础是由多种成分所组成,这些成分大部分是可以用现代分析技术可指征的(指征性成分)。在同一生物体将吸收入血或分布于靶器官的指征成分与其引起同步变化的生物效应进行相关性分析,与生物效应密切相关的指征成分我们称为中药复方指征药效成分。对这些成分进行化学解析和药…
-
(1)确证了能量及其代谢是“气”的基本生物学基础 。在气血理论的框架范围内,我们从临床、整体动物和细胞分子水平开展了“气”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研究发现,冠心病气虚血瘀证患者、气虚血瘀证大鼠、氧糖剥夺神经元的线粒体结构与功能存在明显异常,三羧酸循环及糖酵解能量代谢途径发生障碍,上述结果初步确证了能量及其代谢是“气”的基本生物…
-
本书是一部关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学术专著,该书以冠心病、脑梗死、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和糖尿病及并发症为主要研究切入点,较为系统的介绍了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拟临床研究的思路、方法、技术及其应用,集中解决与回答了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方面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使其方法学更为系统与完整。全书共分八章,约25万字,第一章和第二章是总…
-
本奖项包括益气活血中药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后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国际注册的临床研究和系列基础研究。结果证明,益气活血中药结合西医常规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后患者可进一步改善预后、生活质量,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并从血小板活化、心肌微循环障碍、心室重构、炎症反应等方面阐释了益气活血中药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作用机理。
-
结合行业发展需求和关键技术问题,项目组围绕“三结合”证据体系框架下的关键技术问题,着力解决中药/中西药联合应用临床研究与评价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创新中医药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和技术,创建体现中药特点的临床评价新工具、新标准、新方法,搭建临床研究共性技术平台,指导发现与挖掘中医药临床价值与疗效特色,促进中药新药研发和上市后的…
-
(1)在“临床科研一体化”思想指导下,建立了体现中医特色、高度结构化的冠心病临床诊疗信息采集及数据挖掘系统,并通过临床应用不断优化后推广应用,为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临床研究新模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平台; (2)构建了10324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诊疗数据库,是目前冠心病中医领域最大的数据库之一,在此基础上,对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复杂干预…
-
本奖项联合国内13家临床研究中心,启动益气活血中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后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经十余年攻关,对808名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后患者随机对照研究后发现,患者一年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减少3.5%,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减少3.3%,且未增加出血风险。研究还证实,该治疗方案能进一步降低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3年心血管事件…
-
“气血并治方配伍规律和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首次提出了中药配伍全成分研究思路,建立了利用计算机软件分析、紫外光谱和质谱结合分析中药复方配伍全成分、确定各成分归属和配伍规律化学物质成分的可靠方法,为中药配伍后化学物质变化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
本项研究首次采用心导管介入球囊堵闭猪冠状动脉的方法建立了中国小型猪急性心梗模型,为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平台,为中药药物后适应研究作了有益的探索,对治疗缺血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新药开发和老药新用提供了研究方向。
-
通过系统的文献研究,回顾丹参酮的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尤其是是抗炎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依据;针对“冠心病急性心血管事件与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这一研究热点,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观察在他汀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炎症反应增强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hs-CRP等炎症因子的的协…
-
本奖项涉及的研究建立了系列复杂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为活血化瘀复方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可靠的平台;利用建立的动物和细胞模型阐释了活血化瘀复方及其配伍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机理。
-
针对中医药领域关键问题,以冠心病为切入点,建立中医临床个体诊疗信息平台,通过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诊疗数据采集,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开展冠心病证治规律和临床评价的真实世界研究,以期为中医临床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创新中医临床研究模式,不断优化冠心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为中医药领域真实世界研究提供范例和方法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