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苑门诊名中医科普课堂”第156课: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和最主要的死因,也是长期以来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的重点。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衰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一旦诊断为有症状性心衰,其4年死亡率达40%,严重心衰1年死亡率高达50%,而年龄较大的心衰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尽管目前心衰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心衰患者的死亡数仍在不断增加。联用中医药是中国治疗心衰的常用策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优势互补,疗效独特,较单用西药有更佳的临床疗效。门诊上经常有患者表现为乏力、气短、活动耐力下降、食欲下降、喘憋、尿少、水肿,甚至不能平卧等表现,筛查发现多数为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心衰)。有些患者有明确的病因,如心梗后、瓣膜病、心肌病、高血压等等,已经进行了规范的西医治疗但仍有上诉表现,生活质量差;有些患者并没有明确的病因,但活动耐力少已影响基本生活能力;还有些患者因血压、心率、药物不耐受等问题不能接受西医药物治疗,只能寻求中医帮助;甚至有些患者并没有加以重视,直至出现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才发现问题。因此针对不同患者人群,需明确病因,制定个体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明确中医药干预时机和治疗策略,优势互补,以达到最大的临床疗效。从中医学角度,正邪交争,疾病乃生。心衰的发生为正虚邪实,正虚主要以心气阳两虚为基础,伴有阴血不足;邪实是在正虚的基础上,气虚、阳虚日久,导致血瘀、水停、痰湿为著,或伴有痰瘀互结的临床表现。病位主要在心,兼涉五脏,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因此在临床上以补虚泻实为基础,个体化辨证施治,以益气、温阳、养阴、化痰利水、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三十余年中西医结合诊治心衰的临证经验表明,在规范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个体、规范化中医辨证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再住院率。
西苑医院心血管二科马晓昌主任医师长期从事急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掌握最新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在明确病因、规范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擅于中医药个体化辨证施治,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较高。
3月7日(周一)晚上20点-22点,“西苑医院门诊名中医科普讲堂第156课”,西苑医院心血管二科马晓昌主任医师将跟您聊一聊心力衰竭相关话题,直播期间,会为您解答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心力衰竭的各个方面,同时您可以向马晓昌主任医师提问或连麦互动交流,敬请关注!
“西苑门诊名中医科普课堂”让西苑门诊名中医将更多的健康知识传播到全国的患者。
专家介绍
马晓昌,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西苑医院心血管二科主任。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继承人,师承陈可冀院士。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秘书长,全国中西医结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心力衰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分会常委。相继负责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主编及参编医学专著10余部。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临床及科研一线工作。治疗中采用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相结合,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特别是采用益气扶正方法配合血液超滤治疗顽固性心衰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出诊时间:
专家门诊:周二、三下午,周五、日上午
特需门诊:周一上午
上一篇: 心血管病患者春季心脏康复——运动篇